我国古代年龄是不用数字表示的,对不不同的年龄,都有着相对应的称为,这些称为至今仍被人们所沿用,如“襁褓”、“总角”、“垂髫”等等。

初度
《离骚》中记载"皇览揆余初度兮,肇锡余以嘉名。"初度是指生日之时。
赤子
《书·康诰》中记载“若保赤子,惟民其康乂。”赤子是刚生的婴儿。
襁褓
张守节的《正义》一书中记载“襁,长尺二寸,阔八寸,以约小儿于背;褓,小儿被也。”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。
孩提
《孟子·尽心》曰“孩提之童”。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, 2~3岁的孩童。
总角
《诗·齐风·甫田》中云:“婉兮娈兮,总角丱兮。”古代未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,他们把头发扎成髻,借指童年时期。

黄口
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中曰“大雀善惊而难得,黄口贪食而易得。”十岁以下儿童的泛指。
豆蔻
杜牧的《赠别》中云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”。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。
舞夕之年
也称“舞勺之年”,《礼记.内则》中记载“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。成童舞象学射御。”舞夕之年指少年十三至十五岁.。

志学之年
《论语•为政》中记载“子曰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”指十五岁左右。
舞象之年
出自《礼记•内则》:“成童,舞象,学射御。”指男子十五岁到二十岁。
加冠
刘向在《说苑•修文》一书中记载“冠者,所以别成人也。"指男子二十岁,又称“弱冠”。
花信年华
《元夕后连阴》“谁能腰鼓催花信,快打扬州百面雷。”指女子24岁,也泛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之时。

而立之年
《论语·为政》曰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,后为三十岁的代称。
克壮
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﹝ 广 ﹞时年已八十,而心力克壮。”指30岁左右的壮年。
不惑之年
指人到中年(这里中年通指三四十岁),经历了很多事,也想通了很多事,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。
半百、知天命
子曰:"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"人到了五十的事情,大雅的叙述方法。
耳顺、花甲之年
《唐诗纪事》中写道“手埒六十花甲子,循环落落如弄珠。”均指老人六十岁。
从心之年、古稀
杜甫在《曲江》一诗中写道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指人年七十岁。

耋耄[dié mào]之年
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七十曰老,而传;八十、九十曰耄。”古称八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。
伞寿
“伞”字的草体形似“八十”,故称“伞寿”,指80寿辰。
米寿
因“米”字拆开,其上下各是八,中间是十,可读作八十八,故借指88岁。
鲐背
《尔雅·释诂》中记载“鲐背,寿也。”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,鲐背泛指长寿老人。
白寿
因“百”字去掉上边的一是“白”字,“百”数去一为九十九,故雅称九十九岁为“白寿”。
期颐
语本《礼记·曲礼上》“百年曰期、颐。” 百岁为 " 期颐之年 "。
你现在的年龄在古代怎么称呼呢?